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履行《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相關規定,按照《關于加強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教育工作的意見》開展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月活動有關要求,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特邀請業內知名專家開展“守住錢袋子·護好幸福家”主題系列防范非法集資知識宣講活動,提升人民群眾金融素養和風險防范意識,回應人民群眾關切,走好新時代的群眾路線,共同守護幸福家庭。
警惕“三假”騙局 共守平安生活
一、識別保險領域非法集資騙局
近年來,保險領域非法集資案件時有發生,擾亂金融市場秩序,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據相關案例統計,保險領域非法集資案件主要通過假機構、假產品、假員工三大騙局進行。
一是假機構。不法分子將無資質的機構偽裝成正規機構,打著與保險機構合作的旗號,謊稱保險機構為其提供擔保,通過設置虛假營業場所、偽造虛假保險合作協議、派發虛假宣傳資料等方式,騙取消費者信任。
二是假產品。不法分子以“保險”為幌子,編造“高端養老”“綠色金融”等投資項目,虛構“高保障高收益”產品。假產品通過許諾高額“分紅”“返利”,鼓吹“保本保息”“穩賺不賠”,誘導消費者購買。
三是假員工。不法分子冒充保險從業人員,售賣虛假的保險產品,承諾虛構的“額外利益”。甚至隨身攜帶偽造的“單位公章”出具假保單,或直接以個人名義出具“白條”詐騙消費者資金。
二、三大錦囊破解“三假”騙局
(一)提前做好“三查”。 “三查”包括“查機構”“查產品”“查員工”。一是通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金融監管部門網站核查保險機構資質、保險產品備案信息及保險從業人員執業信息;二是通過保險機構網站、客服熱線等官方渠道核實銷售機構與保險機構合作的事實,鑒別相關合同文本、公章、發票等材料的真實性。
(二)提防高額回報套路。消費者需牢記,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不要盲目輕信“高息保險”“高息理財”等誘惑,更不要抱有“賺一把就出來”的僥幸心理。
(三)妥善保管個人信息。消費者應謹記不隨意向他人提供身份證號碼等重要個人信息,不點擊可疑鏈接,不掃描可疑二維碼,避免個人信息泄露。
總之,消費者應時刻警惕“三假”非法集資騙局,如發現涉嫌非法集資線索,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向監管部門舉報。讓我們攜手共防非法集資活動,共筑資金安全防線,共守和諧平安生活。
來源:中國保險行業協會